西子湖畔的布雷頓森林之風
文/劉麗娜
編輯/胡艷芬
十余年前,一個頗有意味的名詞引發了我的興趣——“布雷頓森林體系”。
一座森林,與一個體系,存在著怎樣特殊的聯系和故事?那時我外派在美國工作,便借暑期休假之際,去了位于美國東北部新罕布什爾州華盛頓山附近布雷頓森林里的一家酒店,探尋那段至今仍影響著世界的歷史。
1944年初,二戰大局已定,有關各方希望汲取戰爭教訓,建立一種能保障未來持久和平的國際穩定機制。經過數月籌備與談判,當年7月1日,在這家酒店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歷史性地通過研討創建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國際金融與經濟秩序,即隨后以會議命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自此開啟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全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美元時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及后來的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前身)三大機制隨之問世,并存續至今。當時的美國,以經濟總量占世界超過一半的絕對實力,從此獲得一種獨步全球的所謂“囂張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或譯“過度特權”)。
80年轉瞬即逝。近日,一場引人關注的國際會議在中國杭州西子湖畔舉行。70余位國際金融專家學者齊聚,參加“布雷頓森林體系:過去80年與未來展望”國際會議暨2024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受到熱議的一個議題是“去美元化”。
本次會議的召集人,全球經濟治理50人論壇發起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朱民在會議期間說,過去80年中,世界經歷了多次經濟和金融危機,今天全球再次面臨“十字路口”的挑戰,地緣政治關系越來越緊張,民粹主義抬頭,經濟增長放慢,全球化進程進一步放緩,金融風險正在累積。
目前仍在勉力維持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貨幣體系,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當前形勢下,美元的過度特權需要被嚴肅探討,因為這事關人類未來。
美元體系主要面臨著三大問題:一是經濟實力與貨幣地位的失衡。80年前,美國的地位如日中天。當時的世界通常被劃分為“戰勝國”與“戰敗國”,或“第一、第二、第三世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這樣的名詞還沒有問世,發明“金磚國家”名詞的高盛公司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甚至還沒有出生。
相對于80年前,今天的美國盡管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以美元計價的2023年GDP總量仍占世界約25%,但整體實力已不如從前。二戰結束后約30年,美元與黃金脫鉤,狹義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此后,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更加頻繁。
二是地緣沖突讓世界看到美元“武器化”的面孔。原本是維護全球金融穩定的錨點成為制裁打壓、脫鉤斷鏈的“泛安全化”工具……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內的國際觀察家普遍擔憂,“一個世界兩個體系”正在形成。
三是美國債務問題更加嚴峻。權威機構預計,到今年6月底美國聯邦債務可能會突破35萬億美元,占美國GDP比例超過130%。有金融專家指出,今天美國的經濟增量很大一部分是債務“泡大的”。即便是國家信用,也不可能無限透支。
當然,仍需看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國際合作精神、基礎實體架構,以及其奠定的一系列技術規范仍在發揮作用。但以今日的現實,已不能再玩往日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