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一级av,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高清无码在线网站,日韩中亚洲中文字幕东京热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 07 22:04:32
來源:新華網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我國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字體: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促進農業高質高效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我國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新華社記者

  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著力發展產業、穩住就業,努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農民收入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神州大地處處展現鄉村新圖景。

  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產業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在廣西桂平市,各處可見稻蝦共養的豐收景象。2017年以來,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唐章生幾乎每個月都要來桂平看看他的“蝦寶寶”。唐章生和他的博士團隊在桂平廣泛推廣新技術,讓小龍蝦實現從9月至次年4月錯季上市,進一步提升種養效益。

  “利用獨特的氣候條件,加上科技助力,現在已經可以實現‘百斤蝦千斤稻萬元田’。”唐章生自豪地表示。

  目前,在桂平全市已建成的67.59萬畝高標準農田中,4.67萬畝實現了“稻田+小龍蝦”種養模式,為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這是廣西桂平市南木鎮朱鳳村的稻蝦種養田。新華社記者楊馳 攝

  鄉村振興要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全村正大力打造“五指山熱帶雨林大葉茶”公共品牌。2022年全村茶葉種植面積約1800畝,2023年新增大葉茶種植面積550畝以上。

  水滿鄉副鄉長李杰說,通過“村委會+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鄉里為農戶提供茶葉種植、采摘、制茶及茶藝等全流程技術培訓,充分利用市里委派的科技特派員力量,為農戶提供茶葉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實現從茶葉種植、苗期管護、采摘、收茶以及加工的“一條龍”幫扶,每年能為每戶農戶帶來過萬元的收入,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曾衍德說。

  綠色發展,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培育可持續可循環的發展模式,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路徑。

  作為關中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陜西寶雞市隴縣擁有廣闊的天然林區和草場,奶山羊和蘋果是當地兩大主導產業。寶雞大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振軍用有機肥“串”起了生態農業循環鏈。

  厭氧發酵、好氧發酵、過篩、裝袋……廠房里,堆成小山般的羊糞經過規模化深加工后成為了高端有機肥料,價值倍增。李振軍算了一筆賬:4立方米羊糞可以生產出近1噸有機肥,市場價大約800元。“對于養殖戶而言,每年僅賣羊糞做有機肥,平均一只羊就可以帶來近300元的收益。”

  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華溝村位于馬踏湖邊,一排排青磚白墻的中式建筑林立,清新雅致的裝修風格讓人眼前一亮。2009年起,桓臺縣對馬踏湖集中開展生態修復,改善入湖河流的水質狀況。經過十多年的治理修復,白鶴、蒼鷺等珍稀動物時常在湖區出現。

  “借助生態優勢,華溝村建成民宿60處、改造農家院26處。既滿足了游客休閑旅游的需要,又開拓了農戶增收渠道。”桓臺縣起鳳鎮副鎮長尹磊說。

  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走進湖南省沅河鎮沅城村,50多歲的楊靜正在自家開辦的特色攝影館里忙著給顧客化妝。她說,這些年村容村貌的變化,讓她回到家鄉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我要和大伙一起,把村容村貌建設得更好,讓大家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也歡迎更多游客來共享美景。”楊靜和村里的一些婦女共同組建了“巾幗隊”,自發參與村莊公共衛生清掃。

  位于貴州省烏蒙山區的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曾是當地最貧困的少數民族村寨。這些年,脫貧之后的化屋村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了發展鄉村旅游,黔西市進一步對化屋村實施電網改造、完善通信網絡、增加污水處理設施和擴建停車場等。

  圖為化屋村所在的烏江源百里畫廊風景區。新華社記者駱飛 攝

  古樟成林,冠如華蓋、枝若虬龍。江西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的古樟林沿烏江兩岸綿延十里。與古樟林相依的千年古村流坑,至今保存著260多幢明清傳統建筑。

  清晨,打掃好庭院、料理好菜地,陳冬英在自己的餐館里忙碌起來。“現在流坑村越來越好,游客越來越多,生意也更紅火了。”陳冬英說。

  流坑村在保護古村落風貌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與之相適的新業態。游客可以通過觀看沉浸式演出《流芳》、儺舞表演等,全方位、多層次體驗流坑的歷史文化。這幾天,一場流坑“村跑”吸引了5萬多名游客和群眾參與其中,熱鬧非凡。

  “古村謀振興,必須做好‘守正’和‘創新’兩篇大文章。”樂安縣縣委書記艾志峰說,要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融合,延續好歷史文脈,讓村莊煥發新的光彩,讓農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記者郁瓊源、吳簫劍、楊馳、張思潔、葉婧、駱飛)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63489